“移风易俗,天下皆宁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,离不开移风易俗的持续努力。当前,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深入人心,社会风气持续清朗,但仍存在一些陋习旧俗。红白喜事铺张浪费、大操大办、盲目攀比,加重了群众负担、带坏了社会风气、恶化了乡风民风。因此,推动移风易俗正当其时、正合民意。
找准“痛点”立新风。革除传统陋习向来是“老大难”问题,久而久之陋习难除,风俗难改。虽说“礼尚往来”是传统礼仪,但当“礼”字沾名带利,“礼尚往来”难免被曲解为“礼尚往来”“礼上加礼”。长期以来,红白喜事互相攀比、大操大办、铺张浪费,着实让人苦不堪言,人人反对、人人痛恨,却又陷入人人照抄、人人照办的循环。究其根源,往往是“面子”在其中作祟,讲排场、搞攀比、出风头,大操大办、你争我抢根植于人们思想深处,所以“痛点”难碰、“骨头”难啃。新风是简风、俭风、渐风,力求简办、务必节俭、徐徐渐进,只有找准“痛点”,把握要害,让新风立起来、树起来,吹进千家万户,真正入脑入心,才能真正打赢移风易俗这场持久战。
主攻“难点”带民风。大操大办、盲目攀比的陋习表面上看大同小异,但每个地方、每个村、每户都有自己的“看点”。有的地方一直以来没有把这些陋习“擦去”,群众在其中扮演着“主角”,他们你我相带、你我影响,形成不良“顽固民风”,吹不走、散不开、拔不掉。移风易俗关键在群众,难点在民风。只有把民风纯化、乡风净化,才能成大气候、吹文明风。有的地方经常改了一阵,又死灰复燃第二次“反弹”,分析其因主要是改得不彻底、宣传不到位、群众不齐心。在移风易俗过程中,要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能量,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改善农民精神风貌,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,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。简言之,就是要抓住群众这个“关键点”,方能对症下药、事半功倍。风俗改了、民风好了、乡风净了,文化振兴才有希望。
把好“重点”转作风。教者,效也。上为之,下效之。党风政风对民风有着直接而强大的影响力,推进移风易俗,杜绝大操大办,关键在于党的坚强领导,重点在于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作用。很多群众,眼里在观望、心里在期望,等待着党组织的号令、期待着党员干部的先行。基层党组织要因地制宜制定参标、实化举措、强化保障,用好理事会、抓好典型示范、发挥村规民约作用,健全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精准化推进移风易俗。群众看党员干部,党员干部如若大操大办,攀比浪费之风就会滋生盛行;党员干部必须自律示范,务实勤俭之风就会崇尚劲吹。因此,党员干部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工作作风、生活作风、家庭作风,率先垂范、以身作则、带动亲朋移歪风、易陋俗。同时,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加强自身作风建设,对违规的党员干部严肃处理,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,让文明新风劲吹乡村。
(撰稿:王 锋;审核:程玉;审批:余卫军)
岳西网凡注明"来源岳西网"的所有作品和任何资料的版权,均属岳西网所有。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任何人不得引用、复制、转载、摘编。